两会期间,《国资报告》联合国资小新、新华财经持续推出“两会国企新声”栏目,为您汇总和整理国资国企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共同见证国资国企代表委员围绕“国之大者”建言献策,共商国是;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深入探讨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
关键词一
国企改革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围绕深化国企改革,来自国资央企的代表、委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
要以改革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依靠国企改革特别是三项制度改革,中国一重集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实现利润总额16.1亿元,营业收入431.8亿元。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刘明忠表示,改革最终要解决人的问题,也要靠人来推动,要彻底改掉“身子进入新阶段,观念还停在过去时”的状况。“要以改革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全面推进自主创新,组建更多产学研一体的创新中心,切实增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刘明忠说。
刘明忠建议,要打通各类企业人才成长晋升通道。建立技术研发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晋升机制,明确细化职级晋升评价标准,使各类人才通道纵向晋升、横向互动,职务与职级并行、相互转化,让各类企业人才成长有空间,事业有奔头,打造企业与职工事业共同体。
他表示,企业要推动各类要素积极参与企业发展,还必须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真正使企业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劳资共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德辉:
国企改革要坚持三个原则
刘德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化学确保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中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党的建设不削弱,二是国有资产不流失。”刘德辉说,“我们根据自身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加上了第三条‘保值增值可持续’。保值增值做不到,第二条就没有保障。”
刘德辉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要结果,主要还是现代企业制度怎么落实落地的问题,比如董事会建设怎么授权放权到位,怎么体现职业经理人制度如任期制和契约化等。再就是包括市场的激励机制,关键是怎样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他还强调,提前谋划很重要。“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3月份向本系统的10家企业发了征求意见函,实际上真正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时候,是到当年9月份才下发正式文件。”刘德辉说,“我们拿到征求意见函,迅速开了改革会,保持先行,提前谋划,才有了后面良性发展和试验改革的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郝振山:
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以我所在的中海油服为例,作为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之一,我们积极探索科研体制机制变革,选取‘研产用’一体的科技项目作为试点,实施‘摘牌挂帅’的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激情,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郝振山介绍,通过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以“璇玑”系统(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推动国家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国企力量”。
“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郝振山表示,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要求,须着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二是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三是要建立起匹配创新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
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抓落实
林益彬3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已非常完善,接下来关键是要抓落实。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他建议国家有关方面要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评估,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探索和突破。“我认为,国资国企改革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此轮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可能还有若干个三年行动计划,将国资国企改革往纵深推进。”林益彬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
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需要坚定信心
“聚焦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改革思路。”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告诉记者,作为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首批企业之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广汽从提升内生动力到完善市场经营机制等多方面,加快了动力变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曾庆洪看来,国企要发挥产业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重要抓手之一是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推进资产重组,不断完善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同时,要在产业链中充分发挥“链主”作用,牵引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固链强链延链补链,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在即,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又该如何巩固改革成果?
曾庆洪表示,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需要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当前,广汽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在改革经验总结、狠抓贯彻落实、激发动力活力、促进提质增效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谋划推动,才能真正使改革取得实效,开花结果。”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
改革为国企添动力、增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有企业依靠深化改革不断走向市场、适应市场、融入市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张义光表示。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张义光认为,面对困难挑战,国有企业要以奋进的姿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一方面要对标世界一流,靶向发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推动建立改革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果。此外,还应对关键核心科技人才进行充分激励,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发展机制,建立有利于原创技术研发的激励保障机制等。
“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张义光表示,改革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下一步,陕西建工将进一步优化现代企业治理,完善市场化机制,积极培育新业态,加大科技创新,真正把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键词二
高质量发展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来自国资央企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油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强:
以智慧赋能中国航油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交通强国”“民航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单位,以及集航空油品采购、运输、储存、检测、销售、加注于一体的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中国航油已经开启了智慧赋能产业升级的新征程。
“智慧航油系统是中国航油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革命性创新,弥补了公司多年来信息化发展的短板,构建了高质量数字化支撑体系,强化了中国航油数字化核心竞争力。”周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智慧航油建设方面,中国航油已累计投入约3.2亿元,“十四五”期间将继续保持同等投资力度。
周强告诉记者,在智慧航油系统建设过程中,中国航油特别突出了云平台在业务处理上的关键作用。现阶段,智慧航油云平台已扩展到全国航油系统。此外,中国航油还一次性实现了232个机场、334个节点专有光纤链路接入,建设完成了国内规模领先的大型专网。“这是中国航油信息化建设的跨越性一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中国航油‘三横三纵’数字化基础设施基本搭建完成,使数字化建设‘有网可依’,实现了自主可控的多维闭环管理”。
“在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中国航油还推动行业内外产业链及创新链主体参与协作,合力推动智慧航油生态圈建设。”在周强看来,加快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周强特别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民航绿色转型,中国航油还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和应用,研究全球生物航油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市场运作模式,积极参与了中国生物航油的试飞和载客飞行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航程从油开始。对于中国航油的未来发展,周强充满信心。他表示,中国航油将按照“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全力建设智慧航油系统,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姿态,构建中国航油数字生态圈,赋能民航供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民航产业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建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勇:
助力建筑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周勇表示,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研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中国建筑将从全局高度、长远角度做好“双碳”工作,把集团全产业链资源优势转化为行业“双碳”工作领先优势,积极构建覆盖建造全过程的中建“双碳”模式,建立具有显著优势的产品与技术体系,为城乡建设发展提供全面、完整、科学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努力在国家“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中发挥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周勇认为,建筑行业要制定绿色低碳策划的目标路线,加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统筹,加强绿色低碳建材使用,加强推广工程总承包及SPV等组织形式,助力建筑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
周勇表示,中国建筑将坚持统筹谋划,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重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把握步骤节奏,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科学谋划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其次是将推进重点任务,加快绿色建造现代化产业链补链、强链、拓链,做强绿色低碳专业细分领域,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分阶段选取集团节能降碳重点示范项目,强化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另外要将加强工作保障,严格监督考核,压实各方责任,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相关工作体系,加强指标约束;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双碳”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切实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罗琦:
加强核领域基础研究,推动核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核领域基础科研是先进核动力、先进核材料和核技术应用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罗琦认为,加强核科技基础科研,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整体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实现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推动我国建成世界核工业强国提供坚实基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战略支撑和力量保障。
罗琦表示,核领域基础科学主要涉及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以及放射生物学等领域,是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三大产业发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是核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
他强调,只有更好地加强核领域基础研究,打好基础,才能实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建设核强国的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才能面向“十四五”,将核工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书记刘志让: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航天企业高质量发展
刘志让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有着深切的体会。他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航天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出了更为明确、更为详细的发展方向,增强了把工作做实、把计划落地的坚定信心。
刘志让表示,六院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总体部署,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夯实液体动力创新基础,全面提升研制基础设施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开启全面实现液体动力“三高”发展新征程,用奋斗谱写液体动力支撑航天强国新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太钢高质量发展
高祥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坚决拥护。
高祥明介绍说,钢铁行业是“高污染排放、高碳排放”的“两高”行业,长期以来承受着高污染排放的巨大环保压力;当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钢铁行业碳减排的压力又与日俱增。钢铁行业由“两高”向“低污染排放、低碳排放”的“两低”发展方式转变,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钢铁行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已无重大技术障碍。
在不锈钢制造领域,太钢将大力研发氢冶金关键技术,谋划在山西朔州建设碳减排工程,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光伏资源发电,用绿电制氢,用绿氢还原铬矿,打造集“绿电+绿氢+氢冶金+低碳冶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为一体的近零碳排放铬合金生产示范线,引领全球不锈钢业绿色低碳发展。在碳钢制造领域,将利用宝武低碳冶金系列工艺技术,加速推进太钢碳钢领域的碳减排。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虹从“助力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角度,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在他看来,汽车产业助力落实“双碳”目标,不仅要继续扩大新能源产品的普及,还要在生产端和使用端共同发力,推动全产业链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方面,陈虹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并通过持续丰富政策工具箱,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积分政策等有效衔接,进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成本。
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对锂和钴等上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保证产业链安全;推动“官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通过技术孵化、项目示范等方式,加快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技术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还要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的支持力度。例如,持续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充电电费优惠等,进一步形成鼓励低碳产品消费的氛围。”陈虹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