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以来,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成果。《国资报告》杂志邀请国资委相关业务厅局、地方国资监管部门、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员工代表、产业链合作伙伴、专家学者等纵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成效。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的署名文章《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文 ·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8期
2020年8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部署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工作。3年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重点领域重组整合,推动企业进一步聚焦主业发展、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先后完成了“两化”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并根据国家战略需要新组建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中央企业。通过深入实施重组整合,国有企业主责主业更加突出,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国家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彰显,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心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推动重大战略更好落实落地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重点领域重组整合,切实提升国有企业在保障重要资源安全、加强科技创新、畅通“双循环”等方面服务保障大局的能力,充分发挥“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一是强化重要资源保障能力。整合中重稀土资源组建中国稀土集团,积极推动稀土矿山复工复产,进一步优化矿权质量,加快拓展国外市场,推动稀土产业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战略优势,为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安全保驾护航。组建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着眼于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增强我国铁矿石等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两化”重组新设中国中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双双破万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工企业,切实增强了中央企业在农业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两家企业农业种业板块,加快实现我国种业跨周期追赶战略。
二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中央企业优势力量重组组建中国星网,积极抢占新一代通信技术创新发展制高点,加快夺取竞争主导权和发展主动权,有效提升重要科技领域国家创新发展能力。上海整合有关企业组建新上海科创集团,瞄准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开展投资,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创新发展,助力科技强国、产业报国。中国电信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推动构建云原创技术生态。
三是加快推动制造强国建设。重组中国西电集团和国家电网所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组建中国电气装备,牵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5项,攻克了特高压输电关键部件、直流电缆等产品一系列“卡脖子”问题。通用技术集团先后整合机床“十八罗汉”中的7家企业,成为国内机床行业中产品种类最多、服务领域最广、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链长”企业,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国药集团在新冠肺炎疫苗、血液制品、医药制造流通领域加大整合力度,提升供应保障能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组中国诚通物流板块与中国铁物新设中国物流集团,通过资源的组织化、集约化整合,加快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步伐,有效提升基础物流保障水平。招商局大力推动辽宁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辽宁港口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真正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港。浙江围绕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要求,全面完成港口、机场、铁路板块重组整合,形成“海、陆、空”三大投资运营主体,加快补齐交通短板。山西、河南、江苏等地结合自身实际组建国际陆港集团、货运班列公司,加快连接海陆空各式运输渠道,为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立足全局、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
以提升整体效能为目标,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动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一是国有企业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中央企业层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组建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绿发等一批企业,同时推动中国普天并入中国电科,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划转国资委管理,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新兴领域集中。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先后出资1800亿元参与中央企业重组组建与股权多元化改革,有效发挥了资本运营公司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的“助推器”作用。省属国有企业层面,结合区域特点、资源禀赋,加快布局交通运输、水务环保、文旅康养、现代农业、大数据等公共服务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河南以合并同类项、差异化互补为思路,在科技、建筑等领域重组或新组建9家企业,加快实现省属国资版图调整优化。
二是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以重组并购为抓手,推动钢铁、煤炭等重点领域资源整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格局。中国宝武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高质量钢铁生态圈,以市场化方式先后并购太钢、重钢、伊犁钢铁等企业,中钢集团整体划入中国宝武,带动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并通过复制传导先进生产经营理念,有效提升了钢铁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山西深度整合煤炭产业,推动煤炭企业数量从7家调整至1家煤炭企业和1家能源集团,区域内煤炭产业大而不强、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能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三是央地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积极开展央地协作,实现有效联动、同频共振,推动重组整合取得更好效果。国家管网集团在全面完成主干油气管网资产整合任务的同时,加强与各地沟通合作,探索形成省级管网融入的“5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完善干线管网建设布局,切实减少重复投资建设、提升运行效率。中国三峡集团、华润集团、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在资金实力、资质证照、工程技术等方面优势,通过增资扩股、战略合作等形式,深度参与江苏、四川、安徽、内蒙古等地省级环保公司的重组组建,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助力地方生态保护建设,共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突出主责主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实施重组整合,推动企业进一步聚焦主业发展、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有效增强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企业实力大幅增强。鞍钢、本钢通过重组实现强强联合,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成为真正的东北“钢铁航母”,推动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中国船舶集团围绕构建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战略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主业实业优化整合,市场地位更加稳固。2021年企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造船行业三大指标占全球总量均超过20%,均居世界第一。四川重组省交投集团和省铁投集团,新设蜀道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217亿元、利润总额超75.2亿元,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3.3%、258.7%。山东推动山东高速、齐鲁交通联合重组,新集团所辖高速公路里程7745公里,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成为全国省级资产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
二是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通过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股权合作,实现两企业粮食仓储业务由中储粮集团统一管理运营、油脂油料加工业务由中粮集团统一管理运营,做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推动中央企业检验检测资源专业化整合,开展中国中检股权多元化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实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检验检测集团。湖北着力解决省属企业战略不清晰、主业不突出、管理碎片化等问题,结合主业梳理核定推动资源重组,将37户省属企业逐步整合为15户,基本实现了“一主业一主体”。
三是瘦身健体成效显著。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率达到99%,从根本上改变了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的状况。“压减”工作取得新成效。推动“压减”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实现压存量、堵漏洞、调结构的目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中央企业共减少法人6672户、所有企业的管理层级和79.7%的企业法人层级均控制在5级以内,地方国有企业管理层级普遍压缩到4级以内。“两非”“两资”处置任务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两非”“两资”剥离清退完成率超过85%,全国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95%,企业发展更加健康,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下一步,国资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扎实推动重组整合工作取得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