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以来,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成果。《国资报告》杂志邀请国资委相关业务厅局、地方国资监管部门、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员工代表、产业链合作伙伴、专家学者等纵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成效。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分配局的署名文章《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 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国有企业在破解“能上不能下”上积极探索,实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切实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国资委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推动改革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是加强部署推动。召开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推进会,通报改革进展,进行培训宣贯,部署重点难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对标诊断,查摆差距短板,完善改革方案。建立在线督办系统,综合运用调研督导、发函督办、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大督导力度。二是加强政策支撑。出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指引、创新领域开展跟投试点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完善多层次、立体式激励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政策包”“工具箱”。加强政策宣贯培训,对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回头看”,推动政策见行见效、上下贯通。三是加强示范引领。分主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指导企业改革实践。组织媒体报道,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媒体通气会,讲好改革故事,营造改革氛围。编制印发国有企业职工薪酬调查年鉴、A股上市公司业绩与薪酬统计数据等材料,引导企业加强业绩薪酬双对标。四是加强改革评估。创新开展改革量化评估,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制定印发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评估办法,聚焦改革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精准设置评估指标,对企业改革情况进行“扫描画像”,“一企一策”向企业指出问题、提出要求,有效传递改革压力。
总的来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央企业以建设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新型市场主体为目标,锚定三项制度改革持续发力,推动“能上、能进、能增”更加科学,“能下、能出、能减”更加到位,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9年的56.3万元/人提升到70.4万元/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人工成本利润率从65.8%提升到80%,累计提高14.2个百分点;人事费用率从8.8%改善到8.5%。中国海油、中国建筑等企业人均产出指标已达世界一流水平,鞍钢、东方电气集团等一批传统老国企通过改革焕发新生机。
优“胜”劣“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得到有效落实
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管理人员上下更加科学合理。
任期制契约化已近全覆盖,传统“身份管理”向市场化的“岗位管理”加快转变。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立下军令状,明确责权利,2021年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的比例为99%,较2019年提高79.8个百分点,67家中央企业达到100%,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基本建立。航天科技、东风公司、华润集团等企业“一人一岗”设置岗位职责,“一人一表”签订业绩目标,“一人一策”明确奖惩规则,有效强化了对经理层的激励约束。
竞争上岗稳步推进,党管干部原则下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健全。中央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等方式,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2021年竞争上岗的管理人员占比为42.3%,较2020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南方电网、中国一汽、中国一重等企业将总部管理岗位面向全集团公开选聘,来自不同板块、各级企业的优秀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优秀人才选上来、用起来。
“下”的力度显著增强,领导干部不胜任退出比例不断提升。中央企业对状态不在线、履职不到位的干部坚决调整,通过免职、降职、降级等方式实施退出,2021年管理人员不胜任退出比例为4.6%,较2019年提高2.1个百分点。鞍钢执行“日常考核履职不力下、年度考核排名末位下、任期考核触碰底线下”,坚决调整不胜任管理人员,有效传递压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严“进”畅“出”,员工能进能出有序推进
中央企业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建立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打破身份限制,畅通退出渠道,激活人力资源“一池春水”。
公开招聘全面实行,招聘质量持续提高。中央企业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通过校企合作、海外引才等多种形式集聚人才,2021年剔除政策性因素后公开招聘比例达到99.2%,较2019年提高0.7个百分点,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远洋海运、中粮集团等48家企业实现公开招聘全覆盖。
内部人员流动畅通,人岗匹配更加合理。中央企业健全内部交流机制,推动人员适岗流动,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优化人员结构,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国家能源集团完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搭建运行监控信息平台,推动富余人员向缺员单位、生产一线和专业岗位有序流动,近三年累计调剂3万余人,大幅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不胜任退出依法合规,市场化用工机制加快建立。中央企业以合同管理破除“身份意识”,规范员工市场化退出程序,对不胜任员工首先进行调岗或培训再上岗,仍不胜任的依法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中国宝武积极探索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职工转型发展途径,在依法实施不胜任退出的同时,通过“产业工人进社区”项目帮助1000余人转型为社区工作者,实现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
“绩”“薪”联动,收入能增能减持续深化
中央企业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强化全员绩效考核,优化薪酬分配结构。
收入差距合理适度,“高水平大锅饭”进一步破除。中央企业将薪酬资源向关键岗位、绩优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内部收入差距,2021年同企业同岗位层级管理人员的收入差距倍数为1.8倍,较2019年提高0.2倍,做到薪酬水平该高的高、该低的低。
浮动工资占比稳步提高,业绩导向更加明确。中央企业强化以业绩定薪酬,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达到99.8%,2021年管理人员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绩效表现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55.7%,较2019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能建等24家企业超过65%,实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中长期激励广泛实施,知识技术要素价值得到更大体现。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2021年新增155户中央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累计达到497户,新增25户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累计达到150户,科创板、创业板首次实现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双破冰”。17.3万名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享受政策红利,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事业共同体逐步建立。
总结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取得的进展成效和积累的实践经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做好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必须始终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对三项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优势。二是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选人用人、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三是坚持目标引领。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聚焦人均产出等效益效率指标,引导企业对标市场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四是坚持突出重点。针对管理人员下不来、员工出不去、薪酬差距拉不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指导企业精准发力、动真碰硬,以点带面推动改革。五是坚持开拓创新。鼓励基层创新,发扬首创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改革热情和创新活力。创新出台激励政策,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改革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国资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在各级企业全面落深落实,为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障。